杭钢焦化厂现有 LM N @@ 型和 OPQ4 N M1 型 Q2孔焦炉各 3 座。LM N @@ 型焦炉为 2 号炉R 于 3S02年投产R 设计为单集气管R 装煤车电源安装在焦侧
炉柱固定支架上的摩电道。OPQ4 N M1 型焦炉为 3号炉R 于 3SSQ 年投产R 设计系双集气管。为便于与 2 号炉摩电道统一R 设计时将装煤车电源也安装在焦侧炉柱固定支架上的摩电道。
1 问题的提出
双集气管作为焦化行业中环保推广项目R 其优
点明显优于单集气管。国内单、双集气管在同组焦
炉上并存作业目前只剩下本钢等不多几家R 我厂 3
号炉投产后R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R 暴露出以下问
题。
(1)1 号炉炉顶靠焦侧方的上升管水封盖与上
部固定支架上摩电道的间距只有 3I L( 左右R 操作
工在清扫上升管作业时R 使用 4( 长的铁铲刀极易
碰到该摩电道R 潜伏着触电事故的严重隐患。
(2) 上升管水封盖打开时6 由于煤气燃烧使摩电道处于高温烧烤状态6 造成该摩电道绝缘瓷瓶爆裂6 引起摩电道短路。同时6 由于高温烧烤使摩电道原有的安全网变形下坠6 危及正常的生产和人身安全。
(3) 号装煤车轨道膨胀变形严重6 装煤车行走时晃动厉害6 车上的摩电滑块为弯曲、上下波动的轨迹7 而 3 号炉新投产6 炉体变形小6 装煤车走行较为平稳6 车上的摩电滑块基本为直线轨迹。
(4)由于装煤车摩电道安装在焦侧炉柱固定支架上6 因此6 " 号炉该固定支架随炉体膨胀而向南偏移6 因每个炭化室膨胀系数不一样6 促使该摩电道弯曲、高低不平。而 3 号炉炉体变形小6 摩电道基本处于直线6 因此造成 3、" 号炉摩电道东西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因素使得焦炉生产中装煤车运行时经常发生车上摩电滑块与该车摩电道脱开6 每次故障发生均拉坏一批绝缘瓷瓶6 造成电气短路6 严重影响焦炉正常生产作业和推焦总系数的合格率。
2 改造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6 我厂在 3992 年进行了装煤车滑触线的技术改造。根据我厂焦炉炉顶空间环境和煤塔漏咀布局状况6 自行勘测、设计6 取焦炉中心线偏机侧方 3: 3* 上空安装装煤车滑触线的方案6见图 3。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在 3 号炉炉顶东端与 " 号炉炉顶西端各安装 3 座 ;: 3* 高具有抗拉强度和稳定性好的斜方锥形钢结构塔架6 滑触线距装煤车走行轨道平面6.28m 高。
(2)在 1号炉塔架与煤塔之间的滑触线中间设支承点,该点选择在焦炉机、焦侧双集气管的煤气横贯管下。
(3)在 " 号炉塔架与煤塔之间的滑触线中间选取支承点。因该炉为单集气管没有煤气横贯管。现在该炉靠机侧一方的U型煤气管的DN900法兰盘上支起 1 个离装煤车走行轨道平面 6.28M 高6,跨度为8M长的单支点悬臂梁,形成稳定牢固的支承点,见图 8。在滑线改紧方式上, 变配重调节为固定式调节。
(4)集电装置在焦化行业中普遍采用铜滚轮形式,但该形式由于与滑触线为点接触铜滚轮对滑触线磨损较大。我厂经过比较, 选择公交电车上架空式万向集电器装置, 见图 6。该装置上的煤精滑块与滑触线为线接触, 因此对滑触线磨损小, 从而达到延长滑触线的使用寿命。由于该装置是万向式5,具有上下、左右、前后自动调节的功能, 所以不受装煤车走行轨道变形的限制。
(5)在装煤车三层平台上安置安全隔离网装置,该装置随装煤车运行而移动, 避免操作工、维修工发生触电, 同时也便于设备检修和环境清扫 。而其他厂家因禁止人员上装煤车三层平台5,造成大量积煤、积尘5,使环境卫生和设备保养无法落实。
3 实施后效果
我厂自行设计的装煤车滑触线方案5 在 1997年 12 月8日一次试车成功, 并获得公司科协及厂TQC管理等奖项。经 12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
(1)彻底消除了 3 号炉焦侧上升管清扫作业中潜伏触电事故隐患。装煤车作业时, 滑触线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抗环境干扰能力强、受热变形小。克服了过去由于瓷瓶爆裂、煤车经常拉坏瓷瓶等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2)装煤车滑触线设计合理5,结构简单, 减少了机、焦两侧的 8个支柱; 简化了装煤车三层平台布局和卫生清扫; 悬臂梁结构轻、简单省材; 应用公交电车集电装置,性能可靠且滑触线磨损小,达到了日常检修为零的效果。